直接故意犯罪怎么处罚?间接故意犯罪可减轻处罚吗?

律师界 次浏览2021-01-28
  故意犯罪是犯罪人明明知道是犯罪的行为也要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怎么区别是间接故意还是直接故意呢?接下来由就问法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
  故意犯罪是犯罪人明明知道是犯罪的行为也要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怎么区别是间接故意还是直接故意呢?接下来由一法通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直接故意犯罪怎么处罚?

直接故意犯罪怎么处罚?间接故意犯罪可减轻处罚吗?

  直接故意犯罪的量刑处罚:

  第一,一般初犯根据犯罪嫌疑人所触犯具体的刑法等法规,来确定其所受到的处罚。也就是说先看行为人所犯下的是什么罪,再根据这个罪名的量刑来定罪。

  第二,累犯(1)一般累犯:年龄在18周岁以上,前后五年内都是故意犯有期徒刑以上。(2)特殊累犯:也就是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的,应当从重处罚,不适合用缓刑或者假释。

  第三,自首(1)一般自首:也就是所谓的自动投案,可以在基本犯罪量刑的基准上,从轻、减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2)特殊自首:被管制后,供述还未掌握的本人其它行为,可从轻、减轻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第四,立功:行为人有揭发他人罪行,并查证属实的,可以从轻或减轻。以上就是直接故意犯罪怎么处罚的相关内容,直接故意犯罪的处罚根据初犯、累犯、自首的情况,其量刑标准会有一定的区别,初犯根据犯罪情况进行定罪,累犯通常会加重处罚,自首都会对其从轻处罚,直接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很大,通常处罚都从重处罚,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守国家法律,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间接故意犯罪可减轻处罚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能不能减轻处罚,要依据案情而定,而间接故意犯罪并不是减轻处罚的情形。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六十三条 【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直接故意犯罪的定义

  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形。如某甲想杀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某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故意杀人罪。

  间接故意犯罪的定义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两者的区别

  (1)从行为人的认识因素看

  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犯罪的直接故意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犯罪的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2)从行为人的意志因素看

  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直接故意是希*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排除障碍,积极地甚至顽强地实现犯罪目的,造成犯罪结果。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持希望的心理态度,而是持放任的心理态度。“放任”就是对结果的发生与否采取听之任之、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发生结果他不懊悔,发生结果也不违背他的本意。在放任心理支配下,行为人就不会想方设法,排除障碍,积极追求或是努力阻止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意志因素的不同,是两种故意区别的关键所在。

  (3)从特定危害结果看

  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相同。对直接故意来说,其行为性质与结果性质是同一的,其结果也是特定的,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客观上有相应的行为,即构成特定的故意犯罪,危害结果发生与否不影响定罪,而只是在那些以结果为既遂要件的犯罪里是区分既遂与未遂形态的标志。对间接故意而言,特定的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其意志,都包含在其本意中,因而要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仅有行为而无危害结果时,尚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此种犯罪(包括其未遂形态),只有发生了特定危害结果才能认定构成特定的犯罪。即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决定了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与否。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